你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

电视摄像师必须要有编导意识

2015-3-11 9:43:55      点击:
         编导意识就是在从事一部电视作品的创作过程中,参与人员用电视技术讲述事件的意识。编导意识不仅仅是编导的职责,它同时存在于撰稿人、摄像师、后期编辑人员的心目中。摄像师的编导意识是:用摄像机为电视作品提供有效的画面,为电视作品完成二度创作。画面的提供不仅是一种视觉艺术,同时也有强烈的文学审美。
    一部完美的电视作品,从它开始策划的那一刻起,摄像师就应当积极介入,这种介入是以用镜头描述作品的方式介入。当摄像师的镜头成为一支画笔的时候,摄像师就必须具备了与编导一起取得素材的能力。明确这是一部什么风格的作品?这部作品的结构如何建立?解说词的语境是什么?拍摄的工作季节如何确定?内景与外景的规划比例?是否有模拟拍摄?灯光师的选择?如果可能的话,甚至可以考虑到编导选择什么样的人进行解说,他的声音条件对画面的烘托效果。
    我在拍摄电视艺术片《追寻郁达夫》的过程中,几乎经历了上述的每一个环节,也正是在这部后来获得浙江新闻一等奖、中国纪录片十佳的艺术片拍摄过程中,编导意识被强烈的触及。
   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富个性和传奇的作家,他的一生经历坎坷,屡遭磨难,在人生的漂泊中,他写下了大量的极富自然主义色彩的文章,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生命自由的渴望,对国家与人民的热爱。他的一生几乎是从出生的那一刻起,就预示着风雨,直到他神秘地消失在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中。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,郁达夫之死成为一个谜团,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抗日烈士,有人认为他丧失民族气节。究竟谁是真正的郁达夫,他最后的归宿在哪里?他能够回到自己的亲人身边吗?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铃木正夫是郁达夫研究专家,他毕生致力于郁达夫的研究,郁俊峰是郁达夫的嫡孙,他和他的家族都希望能得到一个确切的关于这个文学大师答案。
    二00六年是郁达夫诞辰一百周年,我们带着这个谜团同铃木正夫先生与郁俊峰先生,踏上了追寻郁达夫的长路。这条路很长。它跨越了一个世纪,它穿过南太平洋直达印度尼西亚,它东渡日本直达郁达夫当年留学东瀛的地方。摄像师在这个时候,承担起复杂的拍摄任务。面对纪录片的纪录方式、艺术片的情景再现。文章转载来自泉州宣传片拍摄 泉州影视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