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

拍摄如何构图好画面有窍门

2015-3-12 10:13:41      点击:
        电视摄影过程中,应该尽量使人看了很舒服。说白了,大家伙儿的都是唯美的人,对于电视摄像来说,电视构图和运动摄影的美感是比较难以把握的。那么,如何把构图变得更美呢,我在工作中总结了几个小窍门,与同行们共享。
    首先要横平竖直。“七扭八歪”的画面非常难看。有些记者习惯于用肩膀作摄像机的水平线,因为人的肩膀是大约15°的斜面,而不是平面,所以靠肩膀找水平的办法是不可靠的,必须要用寻像器的边框来找水平。需要注意的是,采用正面构图时,大部分景物的水平线可以和寻像器的横框平行;但采用斜侧面构图时,物体水平线往往与寻像器的边框形成“夹角”,这时,就不能依靠物体自身的水平线,而要借助物体的垂直线来与寻像器的竖边框平行,从而获得水平的效果。同时要避免拍摄人物中面部于边线过近,避免出现“面壁思过”,当画面中的人物目光面向一侧时,把画面中较大的空白安排在人物目光的前方,视觉上就比较舒服,相反,把较大的空白留在人物脑后。就会使人感到别扭。
    同时,人物的横线要避免出现在脖子的位置和顶天立地的位置,这样观众的视觉上不会过满,有一定的余度,这样的画面才好看。
    其次要掌握平衡。这种平衡在构图中十分重要,比如拍摄全景时,主体应该保留的轮廓线被挤出画外,有的会场全景,会标两头各挤出一两个字;有的建筑物本来是按全景景别取景,却是“缺边少沿”,全景不全。再比如我们常常可以在屏幕上见到这样的中近景画面:会议主席台上的三四位领导同志,靠画框左右边缘的两个人往往是“半拉身子半拉脸”,这种“顾此失彼”的画面不好看,常见的问题还有,有些摄像记者在画面构图时有“头重脚轻”的习惯,往往是把人物、景物都挤在画面的上半部,而画面的下半部却闲置不用。克服“头重脚轻”的缺点,要求记者扛起摄像机,首先安排好主体在画中的位置。一般来说,主体上方留的空白应比主体下方留的空白稍大一些,这样,给人的感觉就不再是“头重脚轻”而是“脚踏实地”,文转载来自泉州宣传片拍摄 http://www.qzxshr.cn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