色彩的选择是电视画面的三要素
2015-3-7 11:07:34 点击:
构图、光的应用、色彩的选择是电视画面的三要素,是决定电视画面质量的关键。电视摄像这门艺术,不是简单的“推、拉、摇、移”,而是有着丰富的操作技巧和复杂的艺术创作过程。本文从以下三方面来探讨电视画面制作的要求与技巧。
一、电视摄像的构图
1.突出主体
在电视新闻画面镜头的拍摄时首先要确立新闻事件的主体,通过构图处理好主体与环境、背景等相互关系,达到既能很好地反映新闻事件的主题思想,又便于观众分清主次的目的。突出主体的方法有:明暗对比、色彩冷暖对比、大小对比,等等。
2.画面均衡
画面均衡是指以其中心为支点,画面的上下左右呈现的构图元素在视觉上的均势。均衡构图会给人带来稳定、舒适、和谐的感觉,但画面均衡是可以突破的,在开放式构图中画面不均衡是它的表现特点,常常以此表现异常的心理状态。比如,“报道某地下食品加工厂的脏乱不堪的情景”,采用不平衡、混乱的构图,会更有利于对这一事件的报道。相反,“当要表现长城的建筑美时”,就需采用平衡完整优美和谐的构图。画面均衡是手段不是目的,手段是为表现内容和主题服务的,画面均衡和不均衡处理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。
3.多样统一
多样统—又称和谐,是一切艺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,也是画面构图的总规律。多样统一是矛盾的统一体,用在画面构图中,指画面既要多样有变化,又要统一有规律。拍摄不同景别的镜头画面应力求做到多样统一,按照实出主体的原则把各个对象合理地安排在画面里,进而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。
二、光线的应用
摄像是光的艺术,“光”作为主要元素是画面的基础和灵魂。它能够表现出时间、天气,甚至时代,也可以确定影视剧的基调、表现人物情绪。
1.刻画人物
准确把握光质、投射方向及投射角度可以很好地控制被摄物体的反差和影调,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。在实际拍摄中,每一种光的存在都意味着一种生活的内涵。比如顺光或阴天光线条件,一般是不利于造型的光线。它们使画面形象灰平、缺少阴影的衬托,缺少生气,但人们可以利用这种光线表现低沉情绪、郁闷气氛或者暗示灾难即将降临等等。
2. 营造环境气氛
相同的场景,在不同的光线照明下可形成不同的气氛。在电视节目制作中选择光线条件是形成画面基调的重要手段。光线的运用不仅用于一个镜头、一场戏,而且如果在整个节目的运用中把握得当,就能更好地体现创作主题思想。
例如:电视纪录片(决战太原》中,“戴炳南深夜向阎锡山告密,出卖黄樵松起义”的段落,注重故事性,强化紧张、急迫、阴森的氛围,在光线处理方面就比较强调戏剧化的效果,强烈的光影、极大的反差配合黑白影调的处理与故事内容吻合,实现了调动各种技术手段强化电影故事主题的设想。
三、色彩的选择
色彩配置具有强烈的视觉表意和深化主题作用。画面的色彩美感在于对色彩心理反应的发掘,在于创造性地反映客观世界,传达情感信息。通过色彩的配置或关注所表达的情绪氛围、人物关系,常常带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动,造成或热烈或冷酷、或和谐或紧张的效果。
例如:电视纪录片 沙与海))选择了孤岛上的一个普通家庭和黄土高原上的一个普通家庭,片中大篇幅出现蓝色与黄色,这两个颜色象征着海与沙,象征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,传递出了强烈的感情,渲染着节目主题,使观众为其感染、感动和震撼。
此外,镜头的拍摄必须符合观众的思维方式和视觉观察规律,始终保持画面基本线条“横平竖直”,尽量少用推、拉、摇、移等移动镜头。特别是在电视新闻的拍摄中多用固定镜头,因为每条电视新闻长度有限,为了增加单位时间的信息含量,固定镜头能使观众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的信息。
一、电视摄像的构图
1.突出主体
在电视新闻画面镜头的拍摄时首先要确立新闻事件的主体,通过构图处理好主体与环境、背景等相互关系,达到既能很好地反映新闻事件的主题思想,又便于观众分清主次的目的。突出主体的方法有:明暗对比、色彩冷暖对比、大小对比,等等。
2.画面均衡
画面均衡是指以其中心为支点,画面的上下左右呈现的构图元素在视觉上的均势。均衡构图会给人带来稳定、舒适、和谐的感觉,但画面均衡是可以突破的,在开放式构图中画面不均衡是它的表现特点,常常以此表现异常的心理状态。比如,“报道某地下食品加工厂的脏乱不堪的情景”,采用不平衡、混乱的构图,会更有利于对这一事件的报道。相反,“当要表现长城的建筑美时”,就需采用平衡完整优美和谐的构图。画面均衡是手段不是目的,手段是为表现内容和主题服务的,画面均衡和不均衡处理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。
3.多样统一
多样统—又称和谐,是一切艺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,也是画面构图的总规律。多样统一是矛盾的统一体,用在画面构图中,指画面既要多样有变化,又要统一有规律。拍摄不同景别的镜头画面应力求做到多样统一,按照实出主体的原则把各个对象合理地安排在画面里,进而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。
二、光线的应用
摄像是光的艺术,“光”作为主要元素是画面的基础和灵魂。它能够表现出时间、天气,甚至时代,也可以确定影视剧的基调、表现人物情绪。
1.刻画人物
准确把握光质、投射方向及投射角度可以很好地控制被摄物体的反差和影调,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。在实际拍摄中,每一种光的存在都意味着一种生活的内涵。比如顺光或阴天光线条件,一般是不利于造型的光线。它们使画面形象灰平、缺少阴影的衬托,缺少生气,但人们可以利用这种光线表现低沉情绪、郁闷气氛或者暗示灾难即将降临等等。
2. 营造环境气氛
相同的场景,在不同的光线照明下可形成不同的气氛。在电视节目制作中选择光线条件是形成画面基调的重要手段。光线的运用不仅用于一个镜头、一场戏,而且如果在整个节目的运用中把握得当,就能更好地体现创作主题思想。
例如:电视纪录片(决战太原》中,“戴炳南深夜向阎锡山告密,出卖黄樵松起义”的段落,注重故事性,强化紧张、急迫、阴森的氛围,在光线处理方面就比较强调戏剧化的效果,强烈的光影、极大的反差配合黑白影调的处理与故事内容吻合,实现了调动各种技术手段强化电影故事主题的设想。
三、色彩的选择
色彩配置具有强烈的视觉表意和深化主题作用。画面的色彩美感在于对色彩心理反应的发掘,在于创造性地反映客观世界,传达情感信息。通过色彩的配置或关注所表达的情绪氛围、人物关系,常常带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动,造成或热烈或冷酷、或和谐或紧张的效果。
例如:电视纪录片 沙与海))选择了孤岛上的一个普通家庭和黄土高原上的一个普通家庭,片中大篇幅出现蓝色与黄色,这两个颜色象征着海与沙,象征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,传递出了强烈的感情,渲染着节目主题,使观众为其感染、感动和震撼。
此外,镜头的拍摄必须符合观众的思维方式和视觉观察规律,始终保持画面基本线条“横平竖直”,尽量少用推、拉、摇、移等移动镜头。特别是在电视新闻的拍摄中多用固定镜头,因为每条电视新闻长度有限,为了增加单位时间的信息含量,固定镜头能使观众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的信息。
- 上一篇:电视摄像中的固定拍摄和运动拍摄 2015/3/7
- 下一篇:浅谈电视摄像 2015/3/7